警报!这33个城市的房子,千万不要买

搜狐焦点亳州站 2021-07-02 09:03:2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以下文章来源于楼市黄大大,作者江文华 过去10年,中国城市的人口流失,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演变。近十年,全国300多个地级行政区,足足有156个城市人口在流失,占了近一半。 它们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只有浙江、贵州和西藏是例外: 点击查看大图 10个以上城市人口流失的省份7个:黑龙江、辽宁、安徽、湖北

以下文章来源于楼市黄大大,作者江文华

过去10年,中国城市的人口流失,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演变。近十年,全国300多个地级行政区,足足有156个城市人口在流失,占了近一半。

它们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省份,只有浙江、贵州和西藏是例外:

点击查看大图

10个以上城市人口流失的省份7个:黑龙江、辽宁、安徽、湖北、甘肃、四川、云南;

5-9个城市人口流失的省份8个:内蒙古、吉林、陕西、山西、河南、江西、湖南、广东;

1-4个城市人口流失的省份9个:新疆、青海、宁夏、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西、海南

(京津沪渝港澳台没有列入统计)

就连发达省份广东,也有6个城市人口减少,江苏有3个,山东有1个。

身处江浙沪皖包邮区的安徽,似乎还没享受到长三角一体化的红利,10个城市人口在流失。

人口流失最严重的地方,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以及部分中部省份。

东北最过分,黑龙江13个地区全军覆没,二线省会城市哈尔滨也无法幸免;

吉林只有省会长春人口增长,其他城市一片倒;

辽宁,只有两个大城市沈阳和大连,人口正增长。

中部的湖北、安徽、河南等地,人口都涌向了省会城市。

近十年来,安徽流动人口近1390万,省外流入155万,省内流动就有1230多万。结果,合肥常住人口增量跟其他城市不在一个量级,10年常住人口增加191万,第二的亳州60万,第三的蚌埠就到骤降到15万。

湖北,流动人口为1276万人。流动人口中,省外流入人口为225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051万人。10年人口增量,武汉比合肥更凶猛,达到254万人,在省内排排名前列。第二的咸宁就骤减到20万人。

河南,流动人口为2120.2万人,省内流动人口就达到1993万人。郑州常住人口增量397万,一骑绝尘,不仅超越南阳,成为河南人口排名前列大市,也凭此超越武汉,成为中部人口排名前列大市是改革开放至今,几十年未有的局面

对比本世纪头十年,中国的人口流失的城市数量,正在疯狂地增加。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北京城市规划院、首经贸的3位学者,曾经统计出2000-2010年,全国一共有41个地级市人口减少。

仅仅又过了一个10年,人口流失城市已经增长了近3倍,达到156个,实在令人惊讶。

本世纪头十年人口减少的城市省份分布,点击查看大图

对比两个十年的数据会发现,人口减少的省份还是那几个,没有增加多少,但城市的名单却在不断增加。这表明,近十年,人口流失的范围在迅速蔓延。

近十年没有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贵州和浙江。

西藏人口基数太小,不用解释。

贵州在本世纪头十年,只有安顺一地人口负增长。到了近十年,贵州所有地级市人口都实现了正增长。

不过,这多少归功于自然增长率。近十年,贵州常住人口增量381万人左右,增速11%。下面的地级市,也就只有贵阳常住人口增量166万,占了全省近一半,增速近40%。其他地区增速都在10%以内。

近十年贵州各地区常住人口增量及增速情况

浙江,则是全国贫富差距最小的省份。即使是深处山区的西南部城市丽水、衢州,也鲜有人外出打工。省内的产业转移,本世纪初就有,当地人可以实现家门口打工。

要是头脑精明,还可以搞一搞农家乐,从上海杭州人那里赚钞票。

那么,流失的人口都去了哪里?

答案是北上广深苏杭成渝等热点一二线城市。并且,城市间的马太效应,正在急剧扩大。

深圳10年常住人口增量714万人,比贵州一个省的增量还要多一倍。

广州和成都,增量也都在600万人左右,仅次于深圳。

郑州、西安,增量在400万人、450万人;杭州、重庆和长沙,在300万人量级。

人跟着产业走。

头十年,到东南沿海去,成了全国人民致富的号角。一节节绿皮车,拉着疲惫的人们来到从不下雪的广州、东莞、佛山和深圳。一辆辆日夜穿行的大巴车,如同莽莽大地上的毛细血管,在北方小村村口拉上打工人,奔赴万千个工厂。

因此,那段时间,空心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成了两会、央视热议的话题。

近十年,东南沿海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也顺便带回了本在东南沿海打工的中西部人。

加上成都、合肥、长沙等中西部城市开始不依赖于沿海,尝试产业弯道超车,人口纷纷向省会城市转移。

这种趋势还会持续。起码未来十年,人口会继续向有先进产业布局、能级高的城市转移。其他城市,人口流失会加剧。

有人做过统计,下一轮技术红利,如人工智能、特高压、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城际轨道等,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武汉、合肥、苏州、宁波和无锡这12个城市爆发。

城市能级,可以参照这张图。包含的圆圈越多,城市能级越高,虹吸的资源也越多。

图中包括4座直辖市、4座一线城市、9座国家中心城市、15座副省级市、18座人口千万级城市、23座GDP万亿城市。图源:吴晓波频道

房地产长期看人口。那些人口流失的城市,拉长时间看,楼市肯定是平淡甚至下跌的。

为了让大家更清晰明了看看这156个城市的房价同比增速,我从中国房价行情网扒来了今年5月房价同比增幅数据,一一对应,得出了结论如下:

只有12个城市同比涨幅在15%以上的,仅占总数7.7%。

91个城市都在0-15%,也就等于没怎么涨。这些城市占了较大部分,达58.3%。

负增长的城市43个,占了27.6%。

(另有10个城市缺少数据)

也就是说,房价没起色的城市占了近9成。

156个城市里,房价同比涨幅超过15%的12个城市(纠正:商洛为陕西省下辖市)

而近十年人口增量较大的20个城市,以深圳、东莞、杭州等地为代表,房价暴涨。

不过,只有9个城市增幅在15%以上。主要原因是,房价上涨不明显的城市,如北京、长沙,是楼市调控优等生,房价被压得喘不上气。

郑州、武汉等城市,则相当实诚。此前提倡提高土地供应水平,这两个城市认真执行,没有捂地,大量放出,导致新房堆积,库存一时难以消化。

如果没有宏观调控,放任这些城市涨,那所有地方的房价都将深圳化。

总之,人口和房价的关系,非常密切。产业兴旺,能够吸引人来工作的城市,创造出更多财富,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形成正向循环。人多了房子就变得紧俏,房价难免上涨,极端例子是深圳。底层逻辑,还是供求关系。

大家发现没有,人口流失的城市,一般都是三四五线城市也就只有哈尔滨这样的二线省会城市是少有的例外。

像浙江这样的发达省份,下辖县市才能逆势成长,从沪杭等地抢人口,房价也才有强大的支撑。

我在文章《打破“三四线魔咒”!这些房价破3万的县城,凭什么成为人口黑洞?》提到,县城房价前20名里,有13个在浙江。除了衢州江山、丽水缙云和温州永嘉是因为山地多可开发面积小以外,其他10个县城都是百强县,且全是前五十强。

十个县城分布情况

这10个县城,要么身处环沪,要么位于产业强市,双重影响,造就产业和人口腾飞。

因此,上文提到的热点一二线城市,房价都有非常强大的支撑,几乎全部的三四线城市就不一定了。

最后,给大家送上持续20年人口流失的33个城市名单:

巴彦淖尔巴中定西抚顺固原广元鹤壁鹤岗呼伦贝尔淮安黄冈鸡西荆门荆州临沧吕梁内江普洱庆阳商洛随州遂宁铁岭乌兰察布武威宣城盐城伊春张掖昭通资阳、自

这33个城市,连续两次登上六普、七普人口流失城市名单。当地的房子,自住可以,投资可千万要绕道避开!

参考资料:

龙瀛、吴康、王江浩: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