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地新模式,让好项目精准落地

搜狐焦点亳州站 2022-02-18 17:59:43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021年5月27日,随着主持人“槌音落地”,亳州高新区境内三宗工业用地“标准地”成功交易。这也是我市首次以公开挂牌方式成功出让国有建设用地“标准地”使用权,标志着我市“标准地”改革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一个行业有行业标准、一项技术有技术标准……“标准”,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但现在一块土地也可以有

2021年5月27日,随着主持人“槌音落地”,亳州高新区境内三宗工业用地“标准地”成功交易。这也是我市首次以公开挂牌方式成功出让国有建设用地“标准地”使用权,标志着我市“标准地”改革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一个行业有行业标准、一项技术有技术标准……“标准”,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但现在一块土地也可以有“标准”。所谓“标准地”,是指符合园区产业准入标准,在完成区域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环保标准、规划条件等各项指标要求进行出让的工业用地。并且地块周边道路、水、电等外部条件成熟,地块成交前能完成施工许可核发必备的基本事项审查,可实现地块出让后即可开工建设。之前,摘得土地后,企业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各项审批,现在企业拿地即可开工建设。据悉,我市已经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工业用地30宗、1883.01亩,出让金达1.88亿元,“标准地”出让面积占工业用地出让面积的55.86%,有效承接并加快了优质产业精准落地建设。

2021年3月24日,谯城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资料图)张延林 摄

项目跑出“加速度”

2021年5月27日,我市首次以公开挂牌方式成功出让了国有建设用地“标准地”使用权。

据了解,这三宗工业用地均位于亳州高新区境内,面积107147平方米(160.72亩),成交总价1816万元。与以往挂牌出让的工业用地不同的是,本次工业用地出让采用“标准地”模式,即在挂牌公告中明确投入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和亩均税收五项指标要求。竞得者成交后须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承诺书》,并与亳州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标准地”投资建设协议》,明确项目控制性指标、竣工验收、达产复核、违约责任等事项,在建成投产后按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

也正是在这次的历史性“竞拍”中,亳州新伊塑业科技有限公司以618万元的价格成功竞得54.7214亩“标准地”。

“标准地”改革是指在开发区完成建设项目相关区域性统一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履约承诺出让国有建设用地。国有建设用地带着指标出让并非新鲜事,但能耗标准、环境标准、产出标准等则是在“标准地”改革中首次亮相。过去企业拿地更多的是注重产出,其他方面考虑不多,而“标准地”把各种指标纳入进来,倒逼了企业转型升级。

亳州新伊塑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继路告诉记者,企业是2019年亳州高新区招商引资企业,主要生产新型包装薄膜,一期项目投资5亿元。现摘得的是公司二期地块,主要用于建设新型医疗食品包装薄膜生产线,总投资2.5亿元,建成后可达年产6万吨。取得“标准地”对企业来说好处很多,首先是降低了企业成本,“标准地”自带区域评价、施工图纸,仅此两项就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另外,“标准地”更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之前,摘得土地后,企业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各项审批,现在企业拿地即可开工建设,大大缩短了投产时间。

如今的亳州新伊塑业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现场,一座座建筑物已拔地而起。“我们共规划4栋单体,目前两栋单体即将封顶,其中生产性厂房单体基础施工已完成,仓库单体基础施工也已完成。”项目负责人表示。

优质产业快落地

亳州高新区投资促进局项目管理科科长任向阳告诉记者,亳州高新区3宗工业用地成功以“标准地”模式出让,是我市自省政府推进“标准地”改革以来首次实现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经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高新区及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对接,于2021年4月28日首次发布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公告,2021年5月27日正式挂牌出让。此次成功挂牌出让三宗工业用地“标准地”对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筑巢”、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的亳州市,在一宗宗“标准地”上,一座座创新创业的梦想之城正在拔节“生长”。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持续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2020年12月26日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现场推进会上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制定了《亳州市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的指导意见》及有关文件精神,在前期筹备过程中,市发展改革委深入各开发区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各单位和企业的意见,牵头起草了《亳州市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初稿)》,按照2021年3月4日我市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推进调度会意见进行了修改。2021年3月5日,书面征求了各县区、市直各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市发改委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鉴于实施方案为业务性文件,故不涉及合法性审查。3月中旬市政府分管市长召开部门和县区政府负责人会议,进行审议,根据有关单位提出意见再次进行了完善。

根据《亳州市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5月底前,各开发区完成全部区域评估工作和控制性指标体系制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各主管部门制定“标准地”操作流程、工作指引、协议文本,以及审批承诺、过程监管、联合竣工验收、达产复核和信用管理相关办法或实施细则。2021年8月底前,各开发区新建产业项目实施“标准地”供地。

在高新区前期试点基础上,我市已将“标准地”改革经验推向全市六个省级开发区。截至目前,全市以“标准地”形式出让工业用地30宗、1883.01亩,出让金达1.88亿元,“标准地”出让面积占工业用地出让面积的55.86%,有效承接并加快了优质产业落地建设。

营商环境“拔节高”

“推进‘标准地’改革是我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提高效率、减轻企业负担的重大举措。”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标准地”的推进通过简化、优化、标准化工业项目供地程序,促进了我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主动服务、积极作为,努力营造创新愉快、创业愉快、创造愉快的发展环境,促进工业项目尽快落地,为亳州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我市还在亳州高新区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工作机制,同步推进区域评估和“以地招商、精准招商”双重工作,有效提高了项目供地用地精准度和落地建设进度。

“土地是产业项目、经济发展重要的资源要素保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可有效解决工业项目长期以来“重前端引入、轻后端监管”的问题,促进工业企业自身提质增效。同时,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筑巢”、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及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标准地”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扎实开展区域评估,制定控制性指标体系及操作流程,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有效加快了优质项目落地建设。该局积极推动开展全市6个省级开发区的区域评估工作,完成了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评价、环境响评价、节能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地震安全性评价、文物保护评价等9项区域评估工作,为“标准地”出让指标设置夯实了基础。

结合各县区、各开发区实际,我市还科学制定了新建产业项目“标准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标准、环境标准等控制性指标,为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及项目审批效率奠定了基础。

一块“标准地”,撬动了企业高质量转型,撬动了园区招商项目优化,也撬动了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带着“标准”出让的土地,也让企业享受到了“放管服效”改革红利,感受到“有为政府”的真作为。

下一步,结合亳州市“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推进会精神,我市还将进一步拓展“承诺制+标准地”为核心的极简审批,让营商环境更优,让投资兴业者的获得感更强。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